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动态 >> 正文

观看真理的力量观后感

发布者:宣传统战部 [发表时间]:2018-05-07 [来源]: [浏览次数]:

2018年8月10日,我在网上观看了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观看后倍感震撼。

通过视频了解到展览分“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壮丽人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和“新创作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3个部分,展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手稿、笔记本及亲笔签名的书籍原版等珍贵文献100余件,原版图书900余种,图片150余幅,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70余幅,雕塑作品6尊等,全景式展示了马克思的生平、革命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丰富发展的光辉历程。

看完展览的视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结合最近北京电视台(青年)正在播放的电视剧《双刺》,对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深深感受到真理的伟大力量,正如我们所唱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其中,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科学指南和思想武器,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指导力。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定力,共产党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国力大幅上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中国成功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通过查阅展览资料,我知道《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是法国的革命家,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看完这些以后,我想说的是:没有坚定信仰的人是写不出《国际歌》的,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如果没有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全人类解放的渴望,就写不出巨作《资本论》的。同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经历了艰辛曲折的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是基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就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的结合,就没有后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都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伦》著作中所讲的:“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467页),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说过:“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中国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鲜活的实践教科书,它将反复证明一个真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当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因为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我们要实现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刻也离不开这一理论思想的指导,方向明泰山移,只有凝聚中国力量、提升中国精神,才能将中国的航船驶向光明的彼岸。我们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无愧于这一伟大的时代,才能无愧于我们肩负的政治使命,即巩固和扩大执政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引导青年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新时代的大任者,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教育培养干部骨干。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打铁还需自身硬,关键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总是建立在一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一定强度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